一枚码农边跑边读的故事

二读《运动改造大脑》- 《08 大脑训练计划 塑造你的大脑》- 完结篇

2024-11-15

内容概述

终于来到了书本的最后一章,如果你有看我之前章节的读书笔记,我相信你已经十分肯定,也准备好运动起来。

这一章就来谈谈我们可以怎样科学地运动,而且把运动成为我们的习惯。

身心健康

作者说,“你的体能越好,大脑的功能就越好”,这是不用质疑的。大脑毕竟是人体器官,体能反应出身体状况,例如心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也包括大脑功能。我们体能水平的提升,带动大脑功能提升,带给我们积极的情绪,我们也更容易处理焦虑和压力,认知能力也会更好。

我们经常提倡的身心健康。身体健康,不言而喻。心理健康,我们传统认为是思想道德健康,后来,还包括了情绪稳定,没有过度焦虑抑郁等状况。其实在这些层面上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的基础。

因此可以说,运动锻炼是最直接通达身心健康的途径。

运动基本知识

好了!如果,你看到这里就停下来,马上跑出去运动,有很大机会你会半途而废。运动也有正确的打开方法,让你既体验到运动带来心情的愉悦,又能达到运用锻炼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让你能把运动成为你生活里不可隔离的一部分,就像食饭睡觉那么重要。

我从小就听妈妈说,“生命在于运动”。就知道运动的重要性。但是,从来没有养成习惯性的运动,而且对于正确的运动没有正确认识。我也是看完这本书之后,花了半年时间才一步步建立起稳定地长跑的习惯。现在,我一星期至少跑一次5公里。伤病后,又可以很快地恢复正常的跑步。这确实获益于以下我要分享这本书的精华部分。

有氧运动

最普遍而且最简单的有氧运动就是跑步,对于要开始运动的人来说都是适用的。当然,游泳,骑单车等也是有氧运动,大家也可以尝试。

以跑步为例,分为低强度(行走),中强度(慢跑)和高强度(跑步)。三个强度分别对应的最大心率是55%-65%,65%-75%和75%-90%。不同的运动强度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45岁,根据一个通用的公式,用220减去你的年龄,理论上就能得出你的最大心率是175次/分钟。如果计算最大心率的75%-90%,你的高强度运动的心率下限和上限分别应是131次/分钟和158次/分钟。131-158次/分钟就是你运动时的目标心率范围。

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感知不同的运动强度。我同意作者的看法,推荐大家佩戴测心率的智能手表进行运动。在运动时记录实时心率(没有必要时刻关注着),在运动完后再查看心率的记录,并且回忆运动时的身体感受。

运动的频率来说,“少量运动又好处,运动越多则效果更佳”,那么,要多少呢?作者建议“最大运动量应是每周6天进行45分钟至1小时某种形式的有氧运动。其中有4天应该进行1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而另外两天应该进行45分钟左右的高强度运动“。 事实上,我最多就是一周有4天的运动,毕竟生活还有很多事务。

当然,对于从来就不运动的人来说,这个目标更是遥不可及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开始运动这一步。以下列举了一些建议。

如果能把这些建议习惯性地实践出来,那么你已经成功地动起来了。接下来就可以看看如何把这些习惯结合到三个运动强度上。书本结合了跑步作为例子,来说明运动强度,让我们比较直观了解概念。

千万不要小看步行,这里指的步行,不是我们平时的走路。而是,有运动目的地步行。在运动中,我们应该感觉到心肺在工作,增加血流量,为身体和大脑输送氧气,身体也渐渐散发轻微的热量。在这样的运动下,你消耗脂肪转化成了能量,促进新陈代谢。大脑产生更多血清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其他营养作用分子。

坚持这样的运动一段时间,我们会感觉自己会冷静下来,肌肉会更佳有活力,身体变得轻盈。而且,如果在户外步行中,我们会留意外面的景物,享受着灿烂的阳光,欣赏着天上的云朵,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人体运动的内核将渐渐苏醒,之后会不断呼唤着你出去运动。

另外,步行运动是很容易邀请到同伴和你一起进行的。在这过程中,你会和同伴的聊天和互相鼓励,帮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

步行运动一段时间后,你会明显感觉到身体机能再变化,体能在提升,步行越来越轻松,大脑思考也会变得敏捷,情绪也会稳定。那么如果,你在一次锻炼1小时后,还有力气聊天的话,那么你可以考虑提升到中强度运动了。

中强度运动中,你身体会从单纯燃烧脂肪转变成燃烧脂肪和葡糖糖,同时压力下,肌肉组织会出现微小的损伤。但是不要怕,因为你的新陈代谢也在加速,身体心肺呼吸获得更多氧气。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和大脑所有细胞都在不停的损伤和修复中。当然,身体中的自由基,DNA碎片,炎症因此都会被清除掉。这就是一个抗氧化的过程。

“在这个强度的运动中,你拆除某些东西后又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使它们比以前更牢固。所以,建立固定的恢复期很重要,它让你的身体和头脑有机会重新修复。”

大多数人在进行低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体能最终都能提升到中强度运动的要求。我个人为例,我在步行1个月后,逐步在步行中加入慢跑,慢跑一段路,在步行一段路,间隔着完成5公里的路程(平均一公里配速为9分55秒)。随着体能的提升,慢跑的路程越来越长,步行就相对越来越短。最终在半年后,我能连续地慢跑5公里(平均一公里配速为6分14秒)。

在高强度运动中,身体间歇性地进入无氧运动中,因为,身体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肌肉进入缺氧状态。这样的运动一般很难维持超过30分钟到1小时。

那么,高强度运动值得吗?当身体在高强度运动时,垂体会分泌出人体生长激素。另外,无氧运动也是有一定其他的益处。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运动专家提出间歇性训练,就是在运动过程中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让心率在交替上升和下降。在高心率中,身体进入短暂的无氧运动,然后在低心率中,身体获得短暂恢复。

在高强度运动下,身体被充分调动起来。内啡肽,心钠素,内源性大麻素都会极大提高,在这些神经递质作用下,运动者会体验到欢快感,疼痛感也会被覆盖掉。我们会感觉到更加自信,坚强,积极,充满希望,更加主动。

我到现在为止没有严格地执行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因为,我没有受到专业的指导,我也懒得去安装某些APP建议地严格执行,我更享受的是高强度运动带来的喜悦感。因此,我目前的跑步属于非严格意义上的间歇性高强度。上坡时候,我会加强呼吸和摆臂,身体明显输出更多能量爬坡,在下坡时,我会放松一些,偶尔加快,平路时,我会按照身体的感受,调整呼吸,身体配合着呼吸和脉动的节奏来跑步。我现在5公里的平均配速时5分40秒(平均心跳是161BPM,我最大心率的90%)。但是,不同身体状态和天气环境,跑出来的速度时有明显区别的。我会把自己的心率和速度,结合跑步时的体验对每一次跑步进行简单的复盘,从而来了解到自己体能状况。

如果说,低强度运动(步行)是让你浅尝运动的益处,那么中强度运动(慢跑)是让你确确实实把身体带向积极正面的一方。高强度运动(跑步)就是让你在积极方面继续提升和突破,加强你的韧性和自信,让你在压力下,在突如其来的风暴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勇往直前。

力量型,身体灵活型

除了有氧运动之外,体操类和力量型的运动也是有积极作用的。体操类运动能提高身体的平衡力,柔韧性,激活大脑相关区域,力量型的运动,例如举重,跳跃性,能减缓骨钙流失。只不过,研究方面还没有获得更多的数据。因此,如果,你不想跑步,人类创造了足够多的体育运动给你选择。

运动最大的阻力

如果你已经开始运动了。如何坚持下来养成习惯呢?

我之前说,我花了半年时间才能连续地跑完5公里,而且稳定维持了这个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有两个。一是意外事件,二是失去兴趣。

意外的是包括天气,伤患和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了运动日程。有时候,天气太冷太热,或者下大雨打雷,我住的城市一年还有几个月会有花粉,我有轻度花粉过敏症。这个时候,自己可能会说,“改天吧”。如果一旦习惯了改天,那么就我有可能会渐渐走回头路了。伤患就更容易让自己难以回归正常地运动。自己总是找理由,再休息多几天吧,于是,一拖再拖,正在提升的身体的状态又很快向下掉,尤其是我刚从低强度运动慢慢进入中强度运动的过程中。体能还没有完全突破到新的强度,不适感会让我感到疲惫。因此,如果出现意外事件,我会允许自己先休息,跳过某一个星期的运动,但是,我会尽量让自己在下个星期马上恢复运动,哪怕是降低运动强度,总比不出去运动强。出外旅行的时候,我会找酒店的健身房,一般都有跑步机,或者在APP上找户外跑步的路线。5公里的跑步,30分钟就可以完成,因此不会占用我很多日常的时间。

关于对运动失去兴趣的问题,我努力让自己对跑步保持兴趣和新鲜感。我的方法是,我选择了两个固定的路线,交替着跑,偶尔也会反方向跑。跑步的时候,我会带着耳机听不同的歌曲,让自己沉浸在不同的音乐感情中跑步,时快时慢,时高昂时低沉,时爆发时内敛,还有时候虐心。这是我的方法,让我利用听音乐的习惯带动跑步的习惯。当然,在培养这个习惯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另外一本书的支持,有兴趣看看。《掌控习惯》

于此同时,我不断地暗示自己,“我是一个5公里的跑者”。日积月累,这样的心理暗示让我无往不前,坚定地执行我的计划。我也自豪的说,我真的成为了我理想中的5公里跑者。

当然,像作者一样,我也不会仅仅做单一的跑步运动。也不是永远都能做同一个运动。我这些年做过的运动包括,游泳,骑单车,滑雪,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但是,篮球我已经不怎么打了,因为经常让我受伤。滑雪,我也只是一年滑一两次滑简单的滑道,不挑战高难度的地方,乒乓球由于场地问题,我所在的国外的城市并不流行打乒乓球,我也找不到好手一起打,因此我也放弃了。但是,5年前我选择了打羽毛球,现在带领着全家一次参与这项运动,我自己也请了一位羽毛球教练来提升我的技术和体能。而且,我有代替的有氧运动,如果伤患使我不能继续跑步的话,我会选择游泳。

当然,我这里主要说自己的经历,或许我是华人,我的运动选择和大多数华人都类似。作者同样有类型因为身体和不同情况的影响,在不算更换运动项目的过程(橄榄球,篮球,足球,长跑,打网球,壁球,举重,跑步机跑步,仰卧起坐和平衡)。重点是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说,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充分享受它带给你的欢乐。

摘抄

中等强度运动和高强度运动的一个不同点是,当你的心率接近最大心率时,尤其是在你进入无氧状态时,垂体就会分泌出人体生长激素(human growthhormone,HGH)。人体生长激素被长寿人群称为“青春之泉”​。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所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中年时这种激素的水平只是儿童时期的1/10。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更会加速这种衰减:高水平的皮质醇、胰岛素抗性和血液中过多的脂肪酸都会进一步抑制激素的释放。

从心理学角度看那里就是你“对抗本性”的地方。超越你自己认为的能力极限,即使在这种痛苦中也努力坚持停留一两分钟,你就能超越自我而进入一种纯净的精神状态中,你会感觉到自己可以战胜所有挑战。如果你从未体验过跑步者的欣快感,那么它很可能会在你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出现。内啡肽、心钠素、内源性大麻素和整个系统中流动着的多种神经递质,在这种强度运动下达到极高水平,而这些因素的综合可能是这种幸福愉快感产生的原因。这是大脑忘却其他一切事情的方法,因此你才能忍住痛苦,获得成功。

我太太说,“省着点,不要过度运动”。但是,间歇性运动可以刺激分泌人体生长激素,也是体能提升的一个方法,而且能留出适度的间隙让身体恢复。

另外,我在高强度运动和无氧运动中会感觉到所谓的内啡肽大量释放。有间歇性运动经历的人也会有类似的感觉。你有下面的经历吗?打完一场球赛,很开心,回到家才发上自己脚皮磨破了,还好疼,为什么我打球的时候没有察觉呢?那就是内啡肽大量释放产生的止痛效果。

你还能记得住打完球那是的那种兴奋感。这也是不断推动我继续回去运动的其中一个因素。我读书阶段很爱运动,篮球,兵乓球,骑自行车。我当时并没有这些精神科大脑的知识推动我去运动,我很单纯喜欢打球运动的感觉。每次,我都会玩到大汗流离,浑身上下都湿透。我现在见见步入中年,虽然,身体上不能再承受过多的伤痛,但是,我还是很享受那种挥汗如雨,散发出青春活力的畅快感。

养成运动习惯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加入运动小组。社交互动的刺激会让你的神经元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动,既难以捉摸又具有挑战性,不但能令人满足还让人感到愉快。

首先,如果你从未运动过,而且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压力,那么循序渐进地开始锻炼至关重要。其次,社会支持对大脑极为有益,它既可以预防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又为运动强化神经生长系统清除障碍,所以保持人际交往可以维护神经元的连接。最后,如果你能坚持按时锻炼,你的整个系统会自我调整以充分利用运动。

如果你是女士,刚刚打算开始运动,而且不知道选择什么,我建议你参加舞蹈班。大妈们都在跳广场舞,道理也是一样,既可以锻炼体态,又可以认识朋友们。当然,还有很多运动都带有社交功能,我以前打篮球,现在打羽毛球也有社交的元素,可以巩固我运动习惯。每个星期我都球友都会约我时间打球。我是没有什么借口不去应战的。

我们的世界瞬息万变,你很难反复坚持做同样的事。我并不要求你那样做。最好的策略是,每天要做些什么,让大脑保持灵活性,给它适度的压力,这样它就不易损坏。尝试在你的计划中增添新的运动项目,然后不断适应以挑战自我。

要在形成运动习惯的过程中,努力让自己的运动变得有趣。也可以尝试用一个已经稳固的习惯来带动新的运动习惯。例如,我喜欢听音乐,享受音乐陪胖的时光,因此,我买了一个苹果耳机,跑步的时候带着,用听音乐的习惯鼓励我跑步。

个人感想和收获

来到这里,《运动改造大脑》的读书笔记就要结束了。这本书内容并不是很深奥,也不长篇累赘。但是我决定为每一章写一篇拆读的读书笔记,是希望能让大家能慢慢吸收,好好沉思。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根植运动对大脑有益的观念。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理由。理由越充分,做起来也越投入。通过这一系列的读书分享,我觉得我们已经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我们会更加有意愿地运动起来。

最后,无论我们有没有记得住那些关于大脑的医学名字和证据,但是至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建立一套符合自己的运动计划,而且坚持执行和提升自己的体能。无论你是20岁的年轻人,40岁的中年人,60-80的老年人,无论在生命的哪个阶段,我们都可以通过积极的运动来改造我们的大脑,让生活质量继续提升。

地球每天都在高速转动,日出日落、阴晴圆缺、人来人往。我们也许永远都是那个大时代下的小人物,默默无闻地做着一颗历史车轮上的螺丝钉。我们每个人都看似平凡无奇,日复一日平平淡淡地活着。然而,我们的内心可以是丰盈的、温暖的、厚重的、沉稳的、坚韧的。我们能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感到满足,感到自豪,感到幸福。这是一个健康的大脑给我们宝贵的恩赐,它让我们能去思考、去学习、去欣赏,去感恩,去同情,去施与。运动就推动着这一切成为可能。因为,运动促进生长,而生命在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