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之前的章节都是在谈技法——我们怎么利用大脑的规律高效学习。从这一章开始,我们讨论心法,在更深层的话题讨论学习的动力、心态和环境。
我用“求学”专指在学校读书,我们在中学学了很多看似没有用的知识,我们所有人当时应该都怀疑过,这些知识对我以后对人生有用吗?有这个疑问是合理的,因为,我们当时的目光都很短浅,只知道“学以致用”,只希望“立竿见影”。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更远方的人生,我们应该明白两个道理:
我们课堂学习、掌握知识、一次次测验考试、埋头苦干地做作业,渐渐学会了抗干扰、专注、抗压力、抵御诱惑、应对困难、掌控自由时间、转换视角获得积极情绪等等的软能力。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锻炼和挑战,请不要指望尽快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因为,社会不会再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看待你。而给你的压力、攻击和诱惑是远远高于在象牙塔里。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在社会里受到严重的打击是大概率事件。
很多学生,甚至家长抱着“读书无用论”。他们差的不是学习成绩或学习能力,而是目光所及的范围。以下是《行为设计学:让创意更加黏性》里摘录的对话,你一看肯定明白。
一些九年级的学生无法体会直线方程的标准形式到底有什么用处,总是会问:“我们什么时候才会用到这个?”他一度感到非常烦恼,最后干脆这样告诉学生:“永远不会,你永远都不会用到!人们练习举重,绝不是为了哪天有人硬要把他们摁倒在地、胸口再放上哑铃的时候能举得起来,而是为了能够在打橄榄球时放倒防守前锋,是为了能扛得起煤气罐,是为了能把外孙高举过头顶,而不至于在第二天肌肉酸痛。你做数学题,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让你将来可以当个优秀的律师、医生、建筑师或者家长。数学就是思维的举重训练。对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确实如此,我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相关逻辑思维和钻研的精神,现在还加持着我这个码农一直勇敢地挖坑也不至于掉坑。
人生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前人的路,你不一定想走,但是你不得不走,因为,这条路最安全最便捷的,让你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还有一条就是你离开学校后的路,你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这也是开创自我人生的唯一道路,你负责任地走下去就是担当起自己的一辈子。
思想高度的层次直接影响我们学习态度,甚至做任何事背后的动力和方法。
我们从小时候就开始感知到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关系,我们开始思考环境对我们个人和别人的影响。
然后,长大一点后,我们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去改变环境和自身呢?”,那么就来到行为的层面。
经过不断的行动尝试,我们渐渐意识要成事,需要能力的帮助,就开始学习能力、累积技能,帮助自己更好达到行动目标。
在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后,我们回顾自己的过去。想想,我们自己做了这么多,真的值得吗?有用吗?意义何在?这时候,我们开始思考关于信念和价值观的问题。
只有我们找了属于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后,人生才能打开下一个阶段的探索,也是自我意识的开启,我们知道有千千万万的信念和价值观,我们作出必要的取舍和升华,获得了自我的价值体系,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并且合理地解释,这也指导着自己的一切行为和目标。从这里开始,人生从被动地受命运的筛选到主动掌控。人生的意义完全体现出来了。这已经方可成为“完人”了。
我们的人生意义离不开社会和集体的意义(人是群居性社会性的),我们开始思考个人和众生的关系。寻寻觅觅之后,我们也许意识到,成为一个有用人,目的就是要服务别人,造福群体。这样的使命开始召唤我们。如果我们相应使命的召唤,我们进入了一个利他的思想境界——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利他和成就外部世界。
我们思考的时候,永远都是从底层出发,但是最后会到达某一个层次。并不能说,层次越高就越高尚越值得的赞颂。每个人的周遭都影响着他们的视野和思考。另外,一味在高层思考忽略基层部分,行动就会不切实际,过度理想化。
运用这套层次,我们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到底在那个层次。
我们已经知道要全情投入一件事情(包括学习),我们必须先找到这件事对我们的意义。自我身份认同,能引导我们思考找出自己该做什么事情,怎么做,有什么目标,最终产生什么结果。
如上图,我们的思考方向应该是由内往外,例如,我想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健康的人,能帮助自己而且帮助别人。有时我还不断心理暗示,我就是这样的人。那么我就会采取相对应的行动,例如,多运动,多阅读,积极面对人生,乐观对事,宽容待人。产生的结果就会进一步加强我的身份特质,反过来又强化我自我的身份认同。
又例如有人把烟递给一个正在戒烟的人,他在拒绝吸烟的时候可以说:“我现在不吸烟了。”也可以说“我现在正在戒烟”。区别就在于,前者从身份出发,后者从结果出发。回答的意思大同小异,但是,从身份出发的回答,就是在心理暗示自己说,“我是不抽烟的人了”。这样的身份认同和强化更能帮助他早日摆脱烟瘾。
当然,在求学阶段的学生不容易看到自我的身份,更难定位未来的身份,要做到心理暗示,也需要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元认知”的帮助。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元认知”还没有成熟。因此,他们往往依葫芦画瓢、人云亦云,还没有能力把控自己。要等到青春期。
说话最能直接地表达态度,而态度会影响行为,继而影响结果。所以,语言和思维是联通的。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思维联通就是通过说话。
我们说话可以避免绝对化、消极、刻薄。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只是为不留意说话的人开脱,其实并不能被接受,因为,话说出来那一刻,已经伤害了人。
我个人一直需要在说话方面进步,因此,我提醒自己,
在学习方面,我们无论是鼓励孩子,还是自己,我都尽量运用自己给自己的建议。
你看出,语气虽然相对弱化了,但是意思原则还在,而且让人看出,你是经过思考才说,思维开放,期待与对方有商有量地去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样说话既为自己留了后路,也为自己打开出路。
如何端正态度?我们尝试从意义和身份入手思考,用积极的话语鼓励自己和别人,推动事情的正向发展。
努力吧!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