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码农边跑边读的故事

《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的第三维度:思维

2025-02-13

思维精力能让我们保持专注和乐观地处理事情。优化思维精力的关键因素包括思维准备、构建远景、积极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创造力。缺乏这个维度的精力,则让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固化,缺乏创造力,陷于事倍功半的低效率中。优化思维精力具体上,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正向思考、放松中思考、持续体育运动和智力活动、自我对话。

正向思考

正向的思考可以理解成乐观主义,而相反的则是悲观主义。曾经有心理学家对人寿保险的销售做了一份调查问卷,按照他们的乐观程度进行排名,发现前50%名的销售比后50%名的销售多售出37%的保险额,前10%的销售比10%的差距就更大了,多出88%。后50%的比前50%的离职率高一倍,排名最后25%的比排名前25%的辞职率高出2倍。

悲观者容易吹毛求疵,像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往往先看到事情的负面,视之为威胁,开启自我防卫模式,往往忽略了事情的正面。在处理事情上往往会逃避、被动接受,或者焦虑一切可能发生的坏结果。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发现到悲观主义常常会在生活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内耗情况。

对比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则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正面,放松心情去面对问题,甚至挑战。当我们心情放松了,体能精力耗损就降低,情感精力也变得积极,思维精力就获得优化了。要培养出乐观主义,我们就需要训练我们的正面思考。那么就意味着不能有消极想法吗?不然,我们容许消极想法,但是通过发现事情消极的一面后,我们需要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案,例如回避或者管理风险,而不是悲观地避之则吉。

我承认自己过往看问题也比较悲观和消极,但是通过不断的正向思考练习,渐渐变得积极乐观。我常常对自己内心说:“这件事最坏结果是怎么样?我会丢脑袋吗?我会万劫不复吗?不会的话,就去试一下吧?” 我一次次面对大挑战、大风险时候,我都拿这句话出来勇敢地开山辟路、遇水搭桥、破阵闯关。即使失败了,但至少我没白活,人生又学了一课。

放松中思考

思考能在放松中进行吗?我们命题很有趣。这篇读书笔记不是提倡思维精力提升专注力吗?对的,专注力有集中也有分散的时候。当然,我们要学会的就是需要注意力的时候,可以专注,然后也要学会主动休息放松。

越来越多科学研究发现,创造灵感往往来自我们放松的时候,例如,在“沐浴的时候”,“躺床上休息”,“在自然中散步”和“听音乐”的时候,我也深有体会,在工作上有时候,我脑子想不通某些问题,我会先出去走走,甚至跑个步,然后思路会渐渐打开了。

科学上的解释是,人的左右脑分工不同,左脑负责细致任务的执行和理性地分析,在专注的时候,我们更多调用左脑的效能。而右脑负责全局统筹和创意灵感。我们放松的时候,实际上是让左脑休息,这个时候,右脑会开始在潜意识里工作,整理出更多主意和创意出来。

为了优化我们的思维精力,我们需要极度专注和间歇休息,这样让左右脑都可以分别休息和工作。这个道理和《认知觉醒》提到的观点一致。

持续体育运动和智力活动

贝勒医学院研究小组用了4年时间研究100名64岁的健康人群,三分之一的人还在工作,三分之一的人退休,但保持身体和思维的活跃,三分之一的人退休后就躺平了。结果4年研究的结果显示,第三组人群智力明显低于前两组,就连大脑血液测试得分也同样低于前两组。关于运动改造大脑这个话题已经深入人心,不用多说。

智力活动值得一提,什么算是智力活动,刷手机看电视算不算?不算。因为这个时候思维是在被动接受。那么打麻将打桌游呢?算是算,但不属于活跃的智力活动。要让大脑智力活跃起来,我们需要主动花时间努力去学一种新技能,跳出自己原有的舒适圈去尝试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这类智力活动能刺激大脑继续产出新的神经元和神经元连接,去吸收和巩固新的知识和技能。思维精力自然会提高,思考问题时会变得更加灵活变通或更赋创意力。

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是独处时候的反思,不是冥想,不是入定。在这个时间内,我们思考自己的周遭和感悟,给自己的过往做个复盘,也可以继续加强自己的正面心理暗示(例如,告诉自己是一位健康的跑者,告诉自己是一个不吸烟爱惜家人身体的好爸爸,告诉自己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这能帮助我们收拾好生活中的一地鸡毛,重新点算心中的柴米油盐,调整好思维姿态应付其他事情。

在我们醒着的时候,收到越来越多信息的攻击(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电脑,周围的人和事)。我们大多数情况都是在被动的反应。思维精力渐渐减退,我们思考问题时会越发保守和被动。自我对话就能逆转这个过程,让我们主动的修复思考的能力,作出更符合自己而且尊重别人意愿的决定。

自我对话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是独处的时候都可以做。例如,在一个人跑步,游泳,或骑车的时候都可以做。写日记,给自己录音,都是很好的方法。把对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既能疏导压力,也能整理思维。推荐大家尝试一下。哪怕用刷手机的时间,写几行字,形成习惯,总比一个字都不写要强。

总结

高效优化的思维精力可以让我们少做后悔的决定,稳定地输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别人的建议,思维不仅活跃而且具有创造性。

思维精力不是智商,而是一种思维的动力来源,每个人都能在现有基础上获得优化,就看我们的行动意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