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码农边跑边读的故事

《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的第四维度:意志

2025-02-20

意志精力

意志所指的就是我们做每一件事最深层的价值取向,为什么自己要做这一件事,最终是为什么?意志精力十分特别,与之前介绍过的三个维度(体能、情感、思维)不一样,他能支配掌管其他三个维度行为。如果一件事和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一致,甚至能圆梦他的使命,他的意志精力将会十分充足,他会毫不犹豫地为之付出努力甚至是牺牲去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体能能释放出更多的精力,情感变得十分积极主动,思维也会随之活跃起来。

当然,让一件事和自己的价值取向一致是可遇不可求。更少人会自问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我生而为人是为了什么?吃喝拉撒睡,享尽世间一切,过一辈子吗?这样的愿望没有错误。可惜,事实已经证明了,这样的期盼和希望并不牢靠,而且不能抵御生命带来的压力和重大考验。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愿景生活,结果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家庭生活中,自己变成了一部机器,忘记了初心,也找不到全情投入的动力。他们的“生活”渐渐变成“生存”,“生存”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暴中又沦落到“苟延残喘”。要做到逆风而行,需要有坚定的目标和稳固的希望,我们需要先问问自己,“我的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个人生意义在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时常反省和调整。

在继续讨论前,先给出作者和众多意义疗法的心理学家的答案,人类生来就是接受命运给我们的责任和检验,并且服务别人。只有带着利他的价值取向和超越个人利益的意图,意志精力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推动我们前行。

精神层面的转变带来动力

为什么有的人能戒烟成功,有的人则到死也无法戒掉?很多人首先想到是自制力问题。自制力是表层的形象。深层一点人们就会为自己为什么不吸烟。大多数答案是“对身体不健康”。这是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这个答案的支持下,一部分人拒绝了吸烟。如何给出一个更好的答案,让自己更有动力(或者自制力)去戒烟呢?如果,你是一个妈妈,我会告诉你,吸烟有害你的健康,二手烟更加危害你孩子的健康,你深爱你的孩子们,你不希望他们因此受害,你更不希望在他们面前立个坏榜样,他们日后模仿你也开始吸烟。另外,孩子们也爱着你,但是你是吸烟的第一受害者,孩子们不希望过早地失去他们母亲。如果你把自己的事联系到感情深处的利他价值取向,甚至是你的使命(例如,妈妈的使命就是照顾孩子们,让他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你会更有动力更有希望。

为孩子投入时间和精力是一种精神实践——牺牲自己的精力服务他人,同时也是情感和精神的丰富源泉,为他人服务的时刻,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甚至给自己带来不便,但是同样会带来深切的意义和满足感。

拓展意志精力需要将自己的需求置于次位,为超越个人价值的目标让路。这也是圣人所说的“大爱”。但具讽刺意味的是,出于本能,人人都认为自己的需要是最要紧的,而很多人都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照顾了别人,我自己怎么办?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思想反而会削弱精力,被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支配住无法前行。

“活出”生命的意义

尼采说过“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大多数人在开始自问人生意义的时候,都会先把这个问题看成是配对题,例如,我是爸爸,爸爸的使命养家糊口照料家庭,好的,我的工作就有了意义,我陪孩子玩也有了意义。我是一个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的使命就是开发出新的软件系统服务大众,好的,我的工作内容就有了意义了。这样的配对题目方法十分正确,可以让我们在每一件小事上可以和我们的角色相连接,事无大小都具有意义和满足感。

其实深入发掘后,人生意义这个命题可以是一个开放式问题,没有唯一答案。

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是纳粹集中营中幸存的心理学家,他创作了经典的巨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记述了他在集中营里的苦难,也提出了意义心理疗法,帮助很多集中营的幸存者恢复心理健康,他在书中总结道:

生而没有意义的人是痛苦的,没有目标、没有目的、无需继续忍受。他很快就会迷失。我们的人生态度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我们既要自己学着转变,也要向绝望之人伸出援手,告诉他我们对生活的期待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于我们有何期望。我们要停止追问生命的意义所在,每时每刻提醒自己接受生命的检视。我们的回应不仅体现在言语和冥想中,还要贯穿我们的行为举止。生命的终极意义是担起责任,找寻难题的答案,并且完成生命为每个人设定的任务。

思维健康需要保持一定的张力,它存在于已取得的和未完成的目标之间,存在于个人现状和理想自我的差距……人们需要的并非是毫无紧张感的环境,而是为了自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努力付出。​”

书读到这里,我忍不住也阅读了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纳粹集中营的描述确实给我很大的震撼,而作者能生存下来不完全是幸运,有很大部分原因是他的希望,他是一个心理学家,一心想把未完成的著作出版,当然,他也有更多美好的希望,通过希望反映出他的人生意义。

读完那本书,我渐渐也明白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个什么样的思想境界。真正生命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也不被物质所限制了。如果把你一切外在的物质都剥夺掉,连你的自由也剥夺掉,就像把你扔在集中营了,死神随时会站在你面前,要么吓唬你,要么真的把你生命夺去,你剩下的日子将无法计划,看不到可实现的目标,你已经崩溃了很多次,你还能好好活着吗?虽然说,每一个集中营的幸存者都是一个奇迹,但是,通过这个残酷无情的灾难,维克多·弗兰克尔动情地总结道,意志力量甚至可以扭转最可怕的情况,在不断有人死去的环境中,尼采的那句话挽救了他的生命。

总结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是流逝地如此飞快,如果你已经不愁吃穿,那么你在想什么呢?继续丰富物质生活,还是让你的内心更加丰盈呢?

我听过一句建议,“把每一天当作你生命最后一天来活着”。刚听到这句话,或许有点不安。但是,日复一日细想着,我反而学会放慢节奏,淡然平静,总带着幽默喜乐,尽力去做每一件事情。有些事情,我确实能力所限,我也渐渐学会释怀。这句话,没有让我放弃计划、失去信心。我的希望永远存在,我的计划也不断执行着。因为,不断回味这句话,我真真切切找到了自己的初心,也就是人生意义。我的意义是内在的,不取决于某个短期或长期目标,去哪里玩,吃什么,做什么事。而是,在每一件小事大事的过程中,我已经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人生无常,没有任何事情比死亡来得更糟糕,但是,如果真的来了,你能坦然面对吗?满足地接受这一天,为自己的生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自己的人生意义加封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