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7
阅读完前四篇笔记,了解了精力的来源,也大概知道如何锻炼和恢复四个维度的精力:体能、情感、思维、意志。要实现锻炼和恢复,我们就需要有目标和有行动。这不是老生常谈吗?书本里提出一些值得我们思考或者更新的新观点,值得一读。
目标指导我们的行动,正确的目标应该是积极的,可实现的,帮助自己上升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相一致,都能表现出每个人的价值观。人失去了目标,就是忘了初心。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如此,渐渐就开启自动模式,过日子想梦游一样。“往事如梦”。
事实上也有不少人是很有目标性的,例如求学求财求权求偶。这些目标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如果这些目标仅仅是体现你的虚荣心或者欲望,你的人生意义也会随着这些目标的达成或失败而画上句号。给你求到了,你的人生就马上失去意义和方向,要是失败了,那么人生同样失去意义和方向,你将会一次又一次回到原点,一次又一次地寻寻觅觅,碌碌无为。
我们应该向内心深处先寻找一个人生目标,求问自己的初心,思考我的人生赋予了我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我希望通过这一切体现出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取向。深层的价值取向有以下:
三观正(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可指导人生。从价值取向出发,我们结合个人具体情况设定人生的目标。维克多·弗兰克尔说“毕竟,人类不应该询问生活的意义,因为他自己才是需要做出回答的人。每个人都需要接受生活的质询。他只能以自己的生活作答,并负起相应的责任。” 我们是在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人生考卷,考卷成绩没有单纯分数,也没有唯一的评分标准。但是我们的作答可以反映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三观。我们短期内可能需要有一些目标要实现,例如求学求财求权求偶云云。然而这些只不过是考卷里某一道题目而已,对这一道题目的完成情况并不会最终决定你整份考卷的成绩。老师也曾经教过我们考试的时候,不会做的题目,先跳过,必要时舍弃掉,保证会做的题目先做而且做对。这样看来,你也不需要被所谓的短期而外在的目标所困住,无法自拔。
事实上,我是快到不惑之年才渐渐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标。我给自己总结是“成就自己也成全别人”。对应上图的清单就是:关怀他人、共情、信念、开放、尊重他人。这些正是我的弱点,所以才成为我的人生目标。当然,在人生不同阶段,这个目标是可以变动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调整。基于这个大目标,我设立一些短期目标分别对应着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维度。这些小目标即是考卷里的一些题目,也是我进步的台阶。例如体能方面,我的近期目标就是完成一个10公里的跑步比赛。这个是外在的目标——求健康,但是背后体现着我希望通过提升体能精力,更高质量完成生活工作任务的愿望。我已经为这个目标积极训练了3个月,而且为保持身体健康调整了生活作息,我也报名了2025年4月13号的堪培拉10公里跑步比赛作为目标的检验。如果结果不如理想或者甚至因为意外需要退赛,我可能最多觉得十分可惜,但是我还是会继续锻炼跑步,也会在跑步上继续进步。人生的这道考题可能我没有完美作答,但是,我的人生考卷里还有很多题目,我能继续努力争取好成绩。
在正视现实这个问题上,自己是最大的阻碍。当局者迷,我们不是高估自己就是轻看自己。另外,我们自己也可能自欺欺人地逃避现实,或者激起自我防御机制(当别人提意见的时候,我们会不会马上否认说:“没问题的,只是……”)。
最好的建议就是通过家人和亲密的朋友,获得从他们角度看我的中肯评价。当然,通过专业科学的调查问卷,我们自己也可以部分地发现问题。面对评价和问卷调查报告时,我们需要谦虚地接受,保持开放的态度。必须承认外人的观察更为不偏不倚,而且也是他们对自己的期望。思维开放也表现在不过于绝对化(非黑即白)地审视事物,而且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我并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到事情的全部细节,如果有遗漏的,我也需要细心聆听。
另外,爱德华·惠特蒙说:“有的人会让我们看到自己最想隐藏的一面,而我们对这些人往往抱有最大的敌意。如果让一个人描述他最蔑视、最不能忍受、最痛恨和最难以共处的性格类型,他会写出自己性格中最压抑的一面……这些品质之所以难以忍受,正是因为它们代表着他最想否认的自己。因为我们无法接受自身的某些品质,才会难以与带有相同品质的他人相处。”回想一下你特别讨厌的某个人。他/她身上什么性格让你最反感?然后你应该问问自己:“我是那样的吗?”或者可以问问,“我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个性格?”
诚然,心理学家詹姆斯·希尔曼称,人们终究需要在自我认同和持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有害方面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我们需要有自信地肯定自己,同时也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维持而努力。
《平静祷文》是精力管理理想状态的完美入门指导:“上帝,请赐予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给予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赋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我们耗费巨大的精力担忧无法控制的人和事,而更好的选择是,将精力集中在可以切实改变的事物上。面对现实会帮助我们认清两者的区别。
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目标或者自身不足后,我们大概也会找到努力的方向。当然,书本里针对不同的案例,团队给出了很多不同行动指南。
但这些行动指南志在改变已有的生活和思想习惯。这是一个长期日积月累的过程。单靠自制力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在调用自制力去付诸行动的过程中,精力就已经损耗了。而习惯往往是无声无息、没有意识下形成的,要改变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打卡是一种好办法。
我们先为打卡的内容细致规划(越细致越容易操作,例如时间地点人物内容都提前想好,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在打卡执行中要记录,然后复盘,再做调整。务求让打卡变得容易有效,不需要调动我们的自制力,也没有情感和体力上的负担。也努力让打卡变得积极和喜乐。通过打卡,习惯就会比较容易培养出来。
打卡有分压力打卡和恢复打卡。压力打卡就是锻炼我们某一个维度的精力,恢复打卡就是相对应的精力修复。而且最好有一连串的打卡动作,让习惯可以更容易被绑定。拿我体能精力锻炼为例,我早上6点闹钟起来(打卡1),然后早餐(打卡2),然后阅读或者写作一个番茄时钟的时间(打卡3),然后就跑步和力量训练(打卡4),然后再上班(打卡5)。一连串的打卡操作,让我不假思索地就渐渐形成了习惯。久而久之,连生物钟都开始响应了。在打卡3的过程中,我一定会排便。在6点前,身体已经开始回到浅睡眠阶段了,等待闹钟响起。
我的恢复打卡也在逐步建立,晚上9:30,也有一个闹钟,我就会洗澡(打卡1),然后10点睡觉。很明显,没有一连串的打卡,晚上的习惯还并不牢固,时间可能会往后退,导致我晚睡了些。
《精力管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到此为止了。书里列举了很多写作团队的客户案例,都是我们当中典型的例子。我在写读书笔记中几乎没有提到。但是,这不等于不重要。这些案例的成功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启发。读书笔记毕竟是我个人的感想和体会。我在这里写的内容可以帮助到你了解书中的精华和大略。事实上很容易给大家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觉。还是建议大家有时间捧起这本书读一下。
我不止一次提过,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良多,在行动和思想上都做出了很大调整。因此,我明显感觉到精力的提升。当然,作为一个不完美的凡人,我都有怠慢缺乏动力的时刻。这个并不可怕。因为,我也知道如何主动恢复精力,继续前进。
祝各位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过得十分满足和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