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小明是一个从西南小镇北漂的年轻人。他喜欢北京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他求学的时候受到老师的启发,“你们一定要去大城市看看,因为那里是中国某些行业的中心,哪怕有一天再回来,你也看过了世界到底有多大,你也能安心过日子。”于是毕业后他决定踏上北漂的路。
北漂的人只有两种结果,不是在北京站住了脚跟(落户了),就是在北京迷失了的。故事里的小明就属于后者。大城市的繁华和万家灯火与他无关。他在广告公司兢兢业业做了五年,总希望有一天能高升,可惜广告行业的不景气,限制了他上升的空间。下班后他流连在街上,见到了这一家不上班咖啡,走进了,遇上了胖子老板,喝上了一口咖啡。交谈也开始了。
小明把他的烦恼告诉了胖子老板,胖子一点点拆解问题。帮助小明梳理思路,让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思路。
我们传统认为,职业是线性发展,在行业里的职位是成阶梯式上升,例如以软件公司为例,开始就是一个程序开发员,上面可能是技术领队,然后是架构师或者技术总监(CIO)。很多人都是在阶梯的某个阶段,努力工作,期待步步高升。
然而胖子告诉小明,职业发展不是爬梯子,而是攀岩。我们有时候需要横向找借力点,转移到不同路线上,继续爬升。“职场是网格,要一步步切过去。”
任何人从事的工作都有一个定位坐标:行业 X 企业 X 职业。例如,某教育集团下教培行业的运营女孩。教培行业就是行业定位,某教育集团就是企业定位,运营就是职业定位。当我们在职业上横向移动时,转变的就是行业或者企业的坐标轴。说白了就是换行业,换企业。
换企业和职位对比换行业听起来容易得多。事实上,换行业也都不难。关键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切入点。
胖子分析到:本质来说,每个行业都可以拆解开8种职能:市场、销售、生产和服务、研发、财务、人力、行政、经营管理。
其中,市场、销售、财务、人力、行政就是靠发展能力。基本上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样的通用能力。所以如果你的职业落在这些行业职能上,就好好发展对应的能力,换行业就不难的。例如一个资深销售的从业人员,从教培机构转到4S汽车店,并不困难,因为,基本的通用销售技能在新行业里依然适用。
如果是专业导向的,研发、技术、生产和服务,都需要长时间在专业领域深耕。靠专业吃饭。切换行业相对就没有那么直接了。当然技术的迭代是常态,学习应用新技术,实现技术上的转型是专业技术人员一只都在做的事。例如,诺基亚的塞班系统被彻底打败后,难道对应的专业人员就要失业吗? 不是的,他们很多都转战到其他新技术领域上了。
上班这件事要追不要逃,重要的不是不想要什么,而是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很多人都在犹豫,是因为担心自己会失去已经苦苦寻得的东西。然而,我们更需要的是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做出必要的取舍。对于职业我也奉行主动出击的策略,我会很努力地找工作,认认真真修改简历,练习面试的技巧,维系好自己的人脉关系,甚至提前快速了解一下目标岗位需要的技术。或者我认为,只有尝试过了,我才看清更多事情,而且学习到更多。所以,我做事情之前需要纠结和琢磨的时间并不需要太长。当然, 渐渐成熟后,我也不会毫不犹豫地一股脑儿撞进去。
小明这一杯咖啡喝得多么值回票价。一下子把行业和职业都拆解开来了。但是,个人来说,他如何抉择,你又会如何抉择呢?我们下期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