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上一期,我在小明和胖子老板的交流中,拆解出三个选择的方向:行业,企业,职业。于是,小明开始行动,朝着心仪的行业投简历,谁知道处处碰壁,一份工作都找不到。为什么呢?
在大多数人看来,工作都是在工作平台上找的。工作平台上有成百上千的招聘广告,也有成百上千的人在向着这些广告投简历去。与其是说投简历,不如说是撒网捕鱼。一份简历一键群发出去。这个带来的后果就是,招聘单位收到成百上千的简历。试问一个HR部门,哪有这么多资源认认真真把每一份简历都品尝一遍?我不是HR,但我猜他们应该比老师改学生作文更快。在筛选简历时,拿起一份简历看几秒,大部分凭个人感觉,然后决定是否先留下再读,或者马上跳过。
这就是传统找工作的流程。而胖子强调,“要卖自己”。他其实并不是改变这个工作流程,而是提出有针对性地投简历和面试。招聘广告虽然不少,但是,我们不应该一个模版一键群发。应该好好琢磨每一份广告,留意里面提到的硬指标(例如什么技术、什么工具、什么技能)还有软指标(写作能力、演讲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简历。把自己的优点、技能、还有经验,和广告中的要求一一对上。好像在说,“贵单位需要的这些技能,刚好也是我的长处和经验所在”。好让阅读简历的人,看出“我们需要的能力,这个人都有,这就是我们要的人”。这就是卖自己的。有目标地投出每一份经过打磨的简历,我相信这样的简历有更大的机会不被跳过。
同样,在面试准备的时候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认真琢磨广告中能够获取的信息,在面试交流中,表现出更符合工作岗位的优势。这样你的成功率应该更高,而且自己会表现得更有自信。
诚然,这是我的读书笔记,我结合了胖子老板的建议和我个人的经历。而我个人在中国工作了很短时间,就留学出国。我的个人经验也是告诉我,要在简历和面试中努力卖自己。这个方法我相信在哪个国家都应该适用。除非你是搞到了关系,刷脸一步登天,这另当别论。
小明很努力的找工作,但是处处碰壁,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然而身边的同事有的躺平、有的玩乐。一点都不愁吃穿。月光族一大把。单位每个月的薪水,可以完全花光。而小明节衣缩食,把房租和杂费交上,自己剩下都不多了。
不得不承认,在一个大城市里,有房和没有房是阶级的划分,大家都心照不宣罢了。没有房,你就是无产阶级。如果你成功革命改造自己,混到了第一套房,那么你至少能站稳在这个城市里。至于躺平和玩乐的月光族,都是吃着父母的福分。这个也没有什么不妥的。每个人的出生环境,际遇本来就不同,没有可比性,我们没有必要横向和身边的人比较。
其实,世界对每个人是公平的。
因为和自己比,更好玩啊!如果只和自己比,人生就是公平的。只要不断地行动,你就是在往前走,你的力量在提高,你的里程数在变多,你的脚步在变稳定,你变得比你刚开始跑的时候更好。
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付出了的努力都会获得回报。所以,胖子老板给我们指引出一条符合大众的职业道路。这条职业道路上,我们诚诚恳恳努力,日积月累会获得回报的。千万别和人攀比,也避免那些经常在你面前攀比和炫耀的人,不要踩到攀比炫耀的雷区,最后落得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结论。
对于躺平的人,胖子老板也呼吁我们躺平要把心都放平
躺平没什么不好的。能够好好地、安心地躺平,休息一阵,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怕就怕一边躺着,还总起身看别人跑——这哪里是躺平,这是仰卧起坐!你说累不累!如果你不准备活成他们的样子,你又何必管他们怎么过日子呢
一言蔽之:过好自己的小生活,享受世界给你自己的恩赐。
既然现在你已经在操场,正在跑步,就别把眼睛交给躺平的人,交给别人,而要把眼睛交给自己,交给前面的路
选择城市:一线学习,二线发展,三线安居
但是,说到最后,小明的老家还是在千里之外的西南小镇,那里有父母,肯定也有一大口子的亲戚发小。小明是选择留在北京,还是回老家安分地在事业单位里工作呢?
出去闯江湖没什么不好,归隐田园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如何抉择呢? 胖子老板就给了一个思考的方向,他说要“算命”……计算寿命。算算自己和父母的年龄。假设父母27岁生小明,那么小明27岁的时候,工作大概5年,父母还大概54岁左右,不需要他操心,甚至还没有退休,从生活或者经济上都能帮助他一些。小明大可以风风火火地去闯荡天涯。
过10年,小明37岁,那个时候,小明父母处于60-70岁的精力期,他们身体还好的话,到处旅游,完成他们年轻时的梦想。如果,小明成家立业生小孩,那么父母也可以帮帮忙带小孩。
再过10年,小明47岁,父母到了70-80岁的维持期,身体渐渐衰老。小明这个时候会是最累的,上有老小有小,说不定,太太也进入更年期。他们都需要小明的支持和帮助。
又再过10年,小明57岁,父母在80-90多衰老期。他们生理和心理都状况都下降地很快,需要家人的陪伴和足够好的医疗和居住条件。
当然,这个算命,因家庭而已。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和父母的年龄差做出考量。当然,这个是基于华人传统孝为先价值观而定。
即使不考虑这个价值观,
人生有规律,而职业的发展也有一定规律。20到30岁,主要在职业里找自己,选择长远发展方向;30到40岁,则是在专业和管理上深度发展;40到50岁,需要稳固住自己的位置;50到60岁,寻找自己的第二座山,寻找人生意义
另外,不得不考虑的是大城市小城市的区别,胖子列出一下这个表格供大家参考
在做选择的时候,胖子老板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在选择面前,我们虽然不能多者兼得。但是,我们一旦选择了一个,也不一定意味着必困死在上面。在选择城市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永远留在一个城市,根据个人情况,我们的选择是不少的。当然,还有一个考量:就是选择了A城市之后,一旦我想搬到B城市去,我还有多少选择权了?换言之,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相对容易点,从小城市入大城市,随着年龄渐长,将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我的理解,胖子老板没有把话说得特别通透,否则,这本书可能会被炮轰了。
当然,对于有产阶级来说,选择城市这个话题很少会讨论到。虽然,我在中国也是有产阶级,家族世居广州,穷死的都是有房人。但是,我对选择城市特别有感。因为,我在出国留学后,居住过悉尼(一个国际大都市),也算是闯荡了一下。现在落户在堪培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市,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有这个地方,居然还是首都)。我当时在悉尼每天花至少一两个小时在通勤的路上,而房价却不断飞涨,对于我的工资来说。而城市由于移民的涌入变得十分拥堵。好的一面就是,城市变得十分有活力,也越来越多华人商品,食物和服务了。后来,因为逃避城市的拥堵和高昂的房价,我觉得尝试一下其他城市,那时候,我大概27岁。于是我投简历,后来获得了堪培拉的工作机会,就搬来这个很安静的小城市。一住就十几年,孩子都是这里出生上学。回望过往。选择城市是一个需要勇气的决定,年轻的时候,不怕跌倒,而且一无所有,何不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呢?
小明最后决定搬去重庆,那里不是一线,但是机会还是不少,而且离家不远,高铁很快就回到家,而且有发达互联网网络,小明偶尔也可以在线上办公。这个也是现在办公室职业的优势。小明的故事确实给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虽然,我已经走过了小明那段岁月,但是,他让我回忆自己的过往,从中对自己的过去职业道路打一个肯定勾。
读到小明的故事结局,我心里不由得想起一首歌,就是黄明志和王力宏的《漂向北方》。描述的是北漂的窘迫和艰辛,对家乡的思盼和对梦想的希望,繁华的都市与我无关,只有满心的惆怅。
最后歌词呐喊到:
這裡是夢想的中心 但夢想都遙不可及
這裡是圓夢的聖地 但卻總是撲朔迷離
多少人敵不過殘酷的現實 從此銷聲匿跡
多少人陷入了昏迷 剩下一具 空殼屍體
当然,成王败寇,也有成功和荣誉光环的鼓励,我又想到另外两首歌 The Script的《Hall of Fame》和《Believer》。为了荣耀和理想奋力一搏。无论你是哪一个版本。祝愿所有像小明这样在外闯荡江湖的人,最终锻炼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武功,树立自己的功业,最终扎稳脚跟,过好自己的每一天。